

一個多月沒寫網誌。這之間很多事情發生。我想我整個10月都忙著取手Open Studio 的展覽。藤遠與其他策展人策劃的錄像展覽也在橫濱開幕。我也趁新計畫開只進行之前回台灣一趟,把高雄的展覽弄好,和家人,朋友們聚一聚。一轉眼回到東京,已經是需要穿大衣的冬天,百貨公司都把聖誕樹搬出來準備迎接佳節與新年。這之間最讓我掛心的還是,取手藝術計畫的執行長,也是東京藝大多媒體系的教授渡邊好明先生,在我回台灣的第二天,因為心衰竭而過世。我今天下午和Arcus的工作人員參加了藝大為他舉辦的告別式。典禮簡單隆重,教授,學生,親友一一上台致詞,我聽不懂大家的說話的內容,不過場面很溫馨。藝大的學生們也準備了一個長形的黑色小水池,讓每個人把點燃的白蠟燭(也就是渡邊教授作品中都會使用的元素)放在水池當中。我雖然認識渡邊先生只有短短的三個多月,但是這段時間真的受到他很多的照顧。一言難盡,我們現在也只能想像他在我們身邊的時候的和藹模樣了。
渡邊好明: http://www.ima.fa.geidai.ac.jp/~yoshiaki/
老實說昨天的Party很多事情讓我有很深的感觸,感動的是看見年輕創作者們在沒有錢與許多資源的情況下,仍很努力的想要呈現自己的作品。雖然有時候,有些展覽花過多的時間許心力在邀請朋友們吃吃喝喝,不管怎樣,努力經營總是值得敬佩的。在到過許多地方看過很多展覽後,深深覺得,持續在創作上真的用上心力想要超越自己的藝術家是令人感動的。
同一場Party,我也在角落瞧見一個女生。剛開始沒有很注意她,後來瞧見,發現他面部可能因位某種原因出現變形。事實上她是很美麗的,不過她變形的部份確實讓人第一眼感到震驚。我不想多的在這個女孩上做文章,但是老實說這個感覺讓我一整個晚上都掛在心上。我想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所有的事物似乎都被包裝的太過美好,超市購物價上的商品,水果每一個似乎都被要求要百分之百的美麗的架放在那裡等著大家去購買。我要問的是,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必需要那麼完美嗎?這個世界是完美的嗎?我們的社會有很多缺陷,很多不為人知的灰暗角落,有許多人等著被幫助或是關懷。而身為藝術工作著的我們,時常自認為自己在做什麼神聖了不起的創作,發揮什麼狗屁了不起的思想。到頭來還不是在服務那些有錢的上流階層,裝飾他們粉刷完美的牆面。試問,我們能夠容忍有缺陷的蘋果擺在架上嗎?醜陋就不能被欣賞嗎?所謂的美感與視網膜的愉悅似乎在這個時代氾濫了。
取手與守谷雖然是相鄰的兩個城市卻有非常大的差別,一個(前者)是人口較為聚集的舊城市,密集的屋舍、集團公寓、小神社還有感覺像是明耀百貨那種90年代東區馳名的百貨公司。銀行、郵局、商家。感覺全部都擠在跟車站合為一體的大樓裡。守谷則是有大片田野的鄉下地方,主要的幹道上看不到什麼路人,所有的居民像美國或是歐洲鄉下一樣以車代步。可以逛的地方只有面積廣大的停車場還有像迷宮般複雜的shopping mall,不然就是在田邊騎腳踏車或是散布。
感覺自己也跟日本的上班族一樣忙碌起來,只不過我不用一大早就起床準備上班。中午自己一個人坐公車換地鐵到新宿希爾頓旁的相館哪沖洗好的底片後就去銀行換了些日幣,之後又匆匆趕回取守附約。來回新宿的時間大概四個半小時,到了Tappino,我今天要訪問的朋友Aya已經在那裡等我了。幫我翻譯的藝術家Susumu也因為我的遲到多等了半小時(真是對不起大家)。我們一行四個人加上TAP的Yasuko小姐都一起參與,感覺大家聊得很開心的樣子(工作氣氛輕鬆愉悅也是不錯的)。我們一起搭Aya的車到車站附近利根川旁的河濱公園聽她說她的特別經驗。在河隄邊討論了許久,大概到下午七點大家都累了,就到Yaoko超市買便當到Aya家吃。訪談的過程基本上都還蠻順利的一直到晚上八點才一起散步回Tappino。
一進門,就看到二郎倒在椅子上打盹(他們這陣子為了準備Open Studio還有一大堆其他的業務,真的都累壞了)。不久,二郎還是決定開車帶我和Susumu一起去附近的湯屋泡湯。隨然那裡不是真正的溫泉,但是整個空間設還是蠻舒服的,很大的停車場,入口處還掛著禁止刺青者進入的牌子(蠻特別的),湯屋裡有各種池子也有室外的澡堂,我們好像都不是很耐熱的大概只泡了半小時就跑出來吃拉麵。
當我們晚上11點左右回到Tappino,Saaya和麻子仍然努力的工作著。之後我又去Susumu家看他的作品與8X10像機(果然是潔癖的攝影藝術家,家裏很乾淨)。當我2:30再度回到Tappino時,三個TAP staffs居然還繼續努力的工作著(我已經連續兩個禮拜好幾天看他們工作到天亮,真是太佩服了)。
才來到取手沒幾天,行程就被排滿滿。根本就來不及寫什麼部落格。禮拜五下午,TAP的執行長渡邊先生就帶我去他任教的東京藝大取手分部參觀其校區,還有學生工作的情況。學校就坐落在利根川的河岸,每個教室,都有很大的窗戶,可以清楚觀賞到窗外的自然風景還有美麗河川。學校的硬體設備更是沒話說。
下午則是和Arcus的領導Endo先生(大陸用語)搭乘JR到六本木的森美術館參加艾未未個展的開幕。除了認識很多日本藝文界的人士,也很驚訝的在很快的時間內把自己從工作室帶出來的名片消耗完畢(有始以來最快的速度)。Mori美術館位在大樓的頂樓,老實說我也忘了多少層,有六十層以上吧。所以除了和在場的朋友聊天外,也可以一覽東京夜景。
在這之後還和其他藝術家與策展人繼續續攤到拉麵店和酒吧。這一切對一個駐村藝術家來講都不至於太意外。大家一起喝一杯,參觀藝術機構是很正常的。然而當大家喝到半夜互道再見要趕地鐵的同時,我們領導才發現要轉車回取守的班次已經結束了。領導變很不好意思的安排我和另一個TAP的Staff,次郎先去上野車站的CapsuleHotel待一晚。起初我還以為是普通的旅館,但看到Endo二郎嘴角特別的微笑,覺得有點奇怪(當時沒聽清楚日本人的發音)。等穿過了一群Homeless用紙箱搭的(住所),到了旅館裡面,才恍然大悟。老實說本人孤陋寡聞真不知道日本有這種膠囊旅館。旅館裡除了有浴池,餐廳,三溫暖外,還有一間一間有點像太空艙只容一個人鑽進去睡覺的小空間。剛開始覺得非常驚奇,但在和二郎先生一起洗完澡後,鑽到洞裡去睡覺,才發現這樣看小電視,吹冷氣的感覺其實也還OK,特別是因為膠囊旅館是給男生住的,旅館的小電視也會像台灣的小旅館一樣播放情色影片,如果旁邊的開大聲一點幾本上就不是那麼容易可以睡著的。
膠囊旅館: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psule_hotel
Mori Art Museum: http://www.mori.art.museum/
我訪問了我在柏林遇到的新朋友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請他們跟我分享一個生活中有趣或是特別的經驗,接著我又問他們,是否可以在柏林找到一個地方跟這個經驗取得連結,並解釋為甚麼想到這個地方?
手中握著一張迷你的柏林地鐵圖,背著我的相機與與錄影機。就這樣,我開始了一次非常另類的旅行。我跟著每一位我訪問的朋友,在柏林的大街小巷裡穿梭。很多時候我們在咖啡館裡閒聊一番,或是到一個完全我沒有去過的地方,公園裡或是馬路旁。當我們走到那個地方時,他們告訴我是這裡了,就是這個地方。於是我拿起相機,架起腳架,把那個地方的影像記錄下來。
在這過程中,一些很趣的東西產生。我試著在這個計畫中以我的角度詮釋在我心中柏林給我的印象,然而這個印象卻是從每個訪談的錄影內容,受訪者的影像,與其所提及的空間所組成。而我則成為這些元素之間的中介者。我在作品中想要找尋並且呈現的是這些關係之間產生出來的相互結果。
因此,我的柏林的印象,不再是旅遊書上的德國歷史,而是每個人在那最當下最個人的感受,與對每個毫不起眼的城市空間的記憶與回憶。
2009 Portrait of City- Berlin Project
After the symbol of Cold War, the Berlin Wall, was brought down in 1989, Berlin became once again the capital of Germany, an international city combining different ideas and styles of East and West Germany. Following the steps to globalization, unlike other metropolis in the Europe, this city which was severely damaged during the war has a whole new look in a very short time. The traces of history are buried under the city which is built and expands constantly. We can imagine some unpredictable things happening every single moment on every corner in Berlin. A coffee shop on the corner, a plaza where people come and go, everyone holds different memories in the same places.
Though having only a little knowledge of Berlin, I am deeply attracted by its causal, tidy, as well as its loose and ubiquitous graffiti. Taking the tram line S41 and line S42 everyday, together with Berliners coming and going in haste, I appreciate the view out of the tram window. I do as visitors would do – crane my neck and look around. I am also a curious listener, hoping to sit down and listen to these Berliners talking about their feelings and their interesting stories.
----------------------------------------------------------------------------------------------------------------------------------------
城市肖像-柏林計畫
象徵冷戰時期的柏林圍牆於1989年被拆毀後,柏林再度成為德國的首都,一個結合東西德不同理念與風格的國際都市。如今隨著全球化的腳步,這個曾經在戰爭期間被極度破壞的國度,有別於其他歐洲的大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有了全新的面貌。一個不斷在興建與擴張的城市底下,歷史的痕跡被層層覆蓋。我們可以想像柏林的各個角落,每分每秒都有無法想像的事件在發生。一個街角的咖啡店,一個人來人往的廣場,每個人在相同的地點留下不同的回憶。
我對柏林的了解其實很片面,可我卻對這個城市的輕鬆,簡潔,頹敗甚至是無所不在的塗鴉畫深深地吸引。每天坐在環城線S41&42上,與來往穿梭的柏林人一起欣賞窗外的景觀,我如觀光客四處張望,也如好奇的聆聽者,希望坐下來好好傾聽這些人對柏林的感受,還有他們曾經經歷的新奇故事。
文: 吳尚霖
Shanglin Wu Solo Exhibition in Berlin Tamtam 8 Taiwan
Weichselstr.8, 10247 Friedrichshain Berlin
Vernissage 27. June 2009 Sa. 19-22h,
Open: 28. June - 26. July, Fri. Sat. Sun. 15-19h
-----------------------------------------------------------------------------------------------------------------------------------------
Herzliche Einladung zur Eröffnung der Ausstellung
Portrait of Cities - Berlin Project
Shang-Lin Wu Solo Exhibition
Samstag, 27. Juni 2009, 19 Uhr
Nach dem Fall der Berliner Mauer, dem wohl stärksten Symbol des Kalten Krieges, ist Berlin wieder zur Hauptstadt Deutschlands, einer internationalen Metropole, in der verschiedene Einstellungen und Stile ineinander zusammenfließen, geworden. Mittlerweile, auch mit der Weiterentwicklung durch die Globalisierung, hat die Landschaft Berlins, die größtenteils im Zweiten Krieg zerstört worden ist, im Vergleich zu den anderen, sie umgebenden Großstädten in relativ kurzer Zeit ein völlig neues Antlitz erlangt. In der sich stetig ausbreitenden und wandelnden Weltstadt überlagern sich die Spuren der Geschichte. Man kann sich vorstellen, dass in jedem Augenblick überall in Berlin unglaubliche Dinge passieren. Im Café an der Ecke, auf den Plätzen, die nur so von Menschen wimmelnden, hinterlassen die Individuen an ein und denselben Orten ihre verschiedenen Erinnerungen.
Zugegebenermaßen ist meine Betrachtung von Berlin ziemlich oberflächlich, doch ich bin der Leichtigkeit dieser Stadt verfallen, selbst die überall sich befindlichen Graffitis verzaubern mich. Jeden Tag saß ich in der Ringbahn, betrachtete die Landschaft mit anderen durch die Fenster und schaute als ein Reisender umher, wobei ich auch neugierig zuhörte. Ich möchte mich einfach zu den anderen da zusetzen und ihren Eindrücken von Berlin und ihren erlebten Geschichten lauschen.
TAMTAM 8 © Taiwan
Weichselstr.8
10247 Friedrichshain Berlin
Öffnungszeiten: Fr-So 15-19 Uhr
http://tamtam8taiwan.blogspot.com/
Verkehrsverbindung:
Ringbahn: Frankfurter Allee
U5: Frankfurter Allee
und dann M13 bis Scharnweberstraße
oder
S Bahn: Warschauerstraße
und dann mit M13 bis Scharnweberstraße